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业主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越来越呈现出大型、复杂和综合发展趋势,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在日益提升,对工程项目交付灵活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传统交付体系也随之在不断寻求改变和突破。 在传统的项目交付模式中,项目参与方各自为营,集成化程度差,设计方和施工方之间缺乏沟通,处于完全独立的工作状态;各参与方之间缺乏信任,不愿意共享信息;各参与方只关注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益关系冲突比较严重;这些现象造成建设项目整体完成效率低、工程质量差等问题。 IPD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作为一种新的工程交付模式,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当中,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管理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管理思想,最大程度地集合项目各参与方,增进各方沟通与信任,通过新的合作模式、合同条款实现各参与方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现项目高效运作。 01 IPD简介 美国建筑师协会将IPD定义为一种项目交付模式,在该模式中,人员、体系、实践活动和商业架构被整合进统一过程,借助协作平台,充分利用所有参与方的技能和知识,通过设计、建造以及运营各阶段的共同努力,减少浪费,使建设项目结果最佳化、效益最大化,给业主创造更大价值。 IPD的雏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在英国被应用于英国北海石油钻井平台项目,并取得成功。自此之后,IPD开始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医疗建筑、工业建筑、市政建筑项目中应用,并获得了成功。IPD在这些发达国家已经被推广应用,但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国内的一些工程项目中取得了成功,在实际的应用推广中仍然存在一些障碍。 IPD模式最终的目的是在预算内安全、高效、准时地向业主交付高性能的建筑,并持续为业主创造更大价值。它以IPD合同架构为基础、以互信透明为合作准则,通过集成信息、组织、过程和系统,最终实现业主既定目标,主要体现了集成理念、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精益理念及持续改进理念。 02 IPD在复杂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优势 IPD模式强调项目成员之间协同合作,综合考虑项目的人力、结构等因素,再结合BIM技术和精益建造理论,使项目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达到最优。 (1)在项目前期阶段,有效地进行资源投入。 传统交付模式侧重于项目后期的投入,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还造成资源浪费和工作效率低下。根据Macleamy曲线项目全周期资源投入/效果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项目前期资源投入对项目的影响远远大于中后期阶段。在复杂项目中,将项目资源投入到有效的前期工作,能够产生更大的收益和效果,并通过整合资源实现节约投资。 (2)团队协作更高 相比传统的项目交付模式,IPD模式使各参与方共同签署关系型合同并创建高度协同的项目团队。 利益统一使跨组织、跨专业的项目团队成员在同一办公场所进行日常工作、交流和学习,真诚、透明的开放式沟通助益项目团队建立互信和尊重,逐渐形成团队意识,同时也极大减少了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流失。 其中一方遇到困难,其他参与方可快速聚集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分享信息和经验,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促成了学习型团队的形成。共同学习又进而增加了信任,使沟通更加顺畅,协作效率更高,真正实现团队协作。 关系型合同中要充分考虑项目各参与方的利益和风险,详细界定各参与方的角色和责任,一个高效协同、相互信任的团队能够最大程度地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3)IPD模式与BIM技术的集成应用 集成项目信息有利于提高团队成员对现状的理解,以便其更好地分析问题并找到有效的可行性方案,做出精准预测,并最终实现最优化决策。BIM作为一种设计和管理工具,可将各专业信息集成到同一模型中,使项目信息和知识资源达成共享,在项目全寿命周期中为项目决策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传统的项目交付模式将复杂项目全过程分割成很多段,严重影响了BIM技术在复杂项目中优势的发挥。IPD模式的实施为BIM 的应用提供了平台,而BIM技术为IPD模式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使IPD模式在复杂工程项目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4)集成专业知识。 IPD模式要求施工单位、主要分供商、运维单位等在项目早期即介入项目设计与管理。各参与方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各自发挥专业特长,相互借鉴、相互弥补,从建筑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将各参与方的专业优势集中体现在建筑设计方案中,使之更具建造性、使用性、运维性和持续性。 (5)共赢共享机制 与传统交易模式中各利益相关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互相转嫁风险不同的是,IPD将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等各项目参与方结合在一起,促成了基于共同价值和互信的合作系统,项目中各利益相关方共同管理、共同承担风险、共享收益,实现最终各方共赢。 03 IPD模式在复杂工程中的应用障碍 (1)法律保障障碍 虽然IPD模式的应用研究在近几年成为建筑领域的热点,但是在我国的推广还不成熟。IPD模式在复杂工程中应用的关键是关系型合同的执行,目前还没有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IPD合同体系,并且没有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参与方的积极性。 (2)信任合作障碍 IPD模式的核心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各参与方在项目的全过程中相互信任,紧密合作。但是由于项目参与方都拥有自己的利益目标,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势必造成相互间的利益冲突,很难做到各成员之间利益目标的一致。特别在几方以前未曾共事过的情况下,这就使得信任问题成为IPD应用的最大障碍。 (3)实施经验与责任承担障碍 IPD模式中关于风险责任的原则是共同管理适度分担,各参与方的责任不是独立分隔,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在复杂工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参与方的施工经验参差不齐的情况,在漫长的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也会出现或大或小的意外状况。如果实际工作中出现因经验缺乏而产生的障碍,譬如引起项目责任划分不明确,最终出现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则会使项目进展不顺利。 (4)技术障碍 由于复杂工程技术复杂,IPD模式只有与 BIM技术集成应用,才能更加高效地完成项目。BIM是实施IPD模式的技术支撑,但是目前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程度还不够高,成功的项目经验较少,这会成为IPD模式在复杂工程中应用的障碍。 04 推动IPD模式在我国发展的相关建议 鉴于IPD模式下对各参与方的要求,结合项目实践,有如下建议: (1)继续加强宣传,扩大行业共识。 通过座谈、研讨、现场观摩、网络学习等形式进一步宣传IPD模式,让行业内外更多的人们了解IPD及其显著优势。同时促进行业从业人员对IPD模式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共同认识到IPD模式是实现高性能建筑的必由之路,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鼓励项目试点,及时总结经验。…